行业技术
年羹尧为什么不向雍正认错?年羹尧如果反雍正能成功吗_12
对年羹尧死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有句话说得好“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灾”,做任何事情都要秉持住自己的本心,切莫在自己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就开始高傲自大,目中无人,这样做的结果其实一般都不好,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清雍正时期的年羹尧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年羹尧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清朝大臣之一了,影视剧中也有许多关于年羹尧的描述,像徐峥主演的《李卫当官》,唐国强主演的历史剧《雍正王朝》等,近一点的再看《甄嬛传》,我们从剧中和史料中得知,年羹尧确实一度备受雍正皇帝的器重和信赖,但是后来年羹尧这个人却变得高大自满,渐渐的连雍正都不放在眼里,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我们知道雍正皇帝这个人其实是属于那种很“阴险”的人,表面上其实看似无害,但是实则早就露出了杀机,在当年的九子夺嫡当中,不得不说年羹尧确实是给予了很大的帮忙,为此雍正对年羹尧自然也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古代皇权统治中,皇帝最怕什么事呢?毫无疑问是有人敢挑衅他的权威,甚至是不给他脸面,这样的人换做任何一个皇帝其实都是不喜欢,如果暂时的重用你,可能只是因为你这个人短时间内确实是很有用途,一旦你失去了利用的价值,那么接下来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了。
而年羹尧这个人确实是个恃宠而骄的人,甚至是后期更是处处冒犯了雍正帝,记得在《甄嬛传》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当时年羹尧平叛归来,然后雍正就在宫中设宴招待他,当时还有华妃作陪。
而这个时候的年羹尧却要求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给其斟酒,这个要求其实是大不敬的,要知道这个太监可是专门服侍雍正帝的,可是却被要求给年羹尧斟酒,这无疑是告诉雍正帝,臣年羹尧也想要享受和你一样的待遇。
虽然当时雍正帝没有直接发怒,但是内心早就暗暗的下决定一定要杀掉年羹尧,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年羹尧的灭顶之灾了。
雍正二年,年羹尧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后更是被赐自尽,那么年羹尧死后,雍正皇帝是如何处理他的家人的呢?
说实话雍正还是非常无情的,除了长子幸存之外,其他的家人甚至是家中的奴才都受到了牵连,确实是悲惨啊!
虽然说“伴君如伴虎”,但是也确实是怪年羹尧过分的骄傲自满了,臣子就是臣子,无论如何都不能冒犯天颜,否则的话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年羹尧为什么上孙嘉诚?雍正年羹尧杀孙嘉诚片段
年羹尧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雍正王朝的年羹尧恃宠而骄,和甄嬛传之中的华妃年世兰真的是一个性子,真是亲兄妹啊。从年羹尧选老婆再到吃东西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相当追求完美主义的偏执者,真怀疑他是不是处女座的。他明知道孙嘉诚就是雍正派来监督他的,每天在他面前转来转去就等着看他出错,说不定早就已经对他的工作方式指指点点,年羹尧能忍吗?
雍正当然知道年羹尧是忍不了孙嘉诚,所以他将孙嘉诚安插道年羹尧面前是有深意的。
一.孙嘉诚弹劾了年羹尧。雍正内心已经对年羹尧非常不满了。但是怎么办呢?杀了年羹尧吧,他要背上过河拆桥的骂名,九子夺魁之中他一路杀出来已经背负很多舆论压力了,现在他真的很想给自己树立一个好口碑。不杀年羹尧又显得他包庇宠臣,况且年羹尧越来越张狂,越来越不把雍正放在眼里,雍正心里也不好受。
二.孙嘉诚是一个好官,他官位没有年羹尧显赫,但是为百官敬重。他在百官面前弹劾年羹尧,雍正本来是极为不满的,告诫他不要借旱情整治年羹尧,岂料孙嘉诚在被雍正罚跪求雨的时候真的下雨了。这一场雨让雍正格外清醒,立刻把孙嘉诚安插到年羹尧身边。管什么?竟然管的是军中财物。年羹尧生活奢侈浪费,平时拿钱都要和孙嘉诚报备打交道,也算是对年羹尧的警告。
三.孙嘉诚是带着圣旨去监督年羹尧的,也代表着朝中对年羹尧不满的大臣。年羹尧如果在孙嘉诚面前收敛一些还好,如果年羹尧动了孙嘉诚,不仅仅是忤逆了雍正的意思,也真正触怒了朝中百官。所以孙嘉诚就是雍正给年羹尧画的一条底线,年羹尧如果偏要跨过这条底线的话,雍正杀他也是顺应百官的想法,在情理之中,而不是出于私人的想法杀掉当年的功臣了。
而年羹尧是怎么做的呢?年羹尧一直都仗着雍正的信任和宠爱,高看了他在雍正心中的位置。即便是杀了孙嘉诚的一刻,他都觉得雍正会看在当年他拥立他坐上龙椅的功劳之上站在自己这一边。
孙嘉诚死后,朝中百官联名弹劾,一方面是出于气愤,一方面也生怕自己哪一天惹了年大将军不高兴,落得个惨死的下场。本来伴君就如伴虎,被皇帝杀了就够倒霉了,要是被同僚杀了可真是冤枉。
雍正惋惜孙嘉诚,马上将年羹尧降职,派遣到杭州去守门。岂料年羹尧竟然还穿着黄马褂去守门,简直就是目空一切啊,于是雍正干脆连他这条命都不想留了,直接派李卫了结了他。年羹尧死于雍正四年,这种位高权重的日子他也并没过了多久。